節日後遺症 中醫教你點消滯清熱氣
發布時間: 2016/12/23 13:17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0
節日期間,飯局派對應酬一個接一個,吃的食物又比平時多,身體自會出現連鎖反應,如因過量進食而產生飽滯感(中醫稱為「積滯」);多吃煎炸辛辣食物引致熱氣。
面對這些節日後遺症,可以怎樣處理?有甚麼食療幫助紓緩?就此問題,TOPick請教香港健康協會註冊中醫師朱國棟。
1. 芒果核消滯良方
他指出,胸腹飽脹、胃部噯氣、四肢疲倦、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,都是「積滯」的常見臨床表現。要處理積滯,可善用食療,例如:
- 山楂:消肉積
- 谷麥芽:消粉麵類積滯
- 芒果核:消食導滯、除痰
- 布渣葉:清熱滯
- 雞內金:有消滯作用
食療好介紹:芒葉消滯茶
材料:芒果核2-3枚、布渣葉5錢
製法:材料加上4飯碗清水放入中藥煲,煎至碗半,然後加入片糖少許拌勻,分兩次飲用
功效:消滯清熱
另外,可按穴幫助消滯。
- 合谷:連接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凹陷處
- 足三里:足外膝眼直下3寸
揉按上述穴位12-24秒左右,可做多次。
【延伸閱讀】中藥不可亂食 花旗參、鹿茸、當歸服食禁忌
2. 蘋果雪耳清熱氣
朱醫師表示,中醫所指的「熱氣」,大致分兩類,症狀有分別:
陽盛熱氣:
其人體形偏豐壯,嗜吃辛燥食物,故容易引起身體熱能過剩的一種自覺表現。
症狀包括:面紅、喜涼怕熱、大便臭穢、語聲較大等。
陰虛熱氣:
其成因多為人體營養長期虛損,導致功能與營養失衡而逐漸產生內熱的一種自覺表現。
症狀包括:體形偏消瘦、心煩、口咽乾渴、睡眠不寧、舌色偏紅等。
他指出,先要多了解導致自己熱氣的誘因,從而作出應對,如對症狀有疑惑應盡快求醫。與此同時保持充足睡眠、忌吃辛辣煎燥食物,因部分上火食物或會容易引起喉嚨痛及熱氣,例如羊腩、牛腩、燒鵝、芒果、榴槤、臘腸、花生、煎堆油角等尤須減少,並注意多飲和暖清水及多吃深綠色蔬菜。
食療好介紹:雪耳蘋杏湯
材料:蘋果2-3個(去心切片)、雪耳5錢(先浸開)、淮山3片、南杏8錢、北杏4錢、舊橙皮1錢,可加上適量瘦肉。
製法:材料加上適量清水,煲約1.5小時,調味飲用。
功效:清胃腸積熱,胃腸積熱症狀包括:口臭、腹脹、面部痤瘡、便秘、小便偏黃或加上口乾。
【其他熱話】脊柱側彎愈早治療愈有效 脊醫教3招在家療法【有片】
【其他熱話】拆解壽司店貨源 挪威三文魚最頂級?
【其他熱話】嬰幼兒語言發展標準 兩歲不懂說爸媽正常嗎?
撰文 : 何寶華 TOPick 記者